文化产权交易平台,作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桥梁,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混入其中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。

一宗艺术品资产评估领域的重大案件引发关注!资产评估师王瑞芳等四人,将实际价值仅2900余万元的资产,虚假评估至58亿元,故意制造虚假证明文件,与张海龙等人串通,非法集资110亿元,导致万余名投资者损失超过40亿元,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。

非法集资超110亿,文交所骗局揭秘:最高判无期,警惕真假难辨陷阱!

2019年9月12日,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张海龙、颜志忠等15人涉及集资诈骗、诈骗、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系列案件,当天有500多名被告人家属和投资者代表旁听。

以下是案件细节:

1. 未获批准,私售资产包

自2015年5月起,张海龙等人为逃避监管,在香港成立中国国际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,并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代理公司。未经国家批准,他们从2015年11月开始,将艺术品打包成资产包进行发售,诱骗投资者交易。

2. 虚假评估,操纵交易

张海龙与颜志忠等人串通评估师,将资产包虚假评估至58亿元,以此确定发售总额和价格。他们还通过内部交易操纵价格。

3. 集资额巨大,投资者损失惨重

至2017年7月国艺所关闭,张海龙等人非法吸收资金超110亿元,导致万余名投资者损失40多亿元。

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整顿风暴始于2010年深圳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。此后,多地文交所因违规被查,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为规避监管,不少“产权交易所”注册在香港,通过网站在内地吸引投资者,以销售资产包份额为手段发展会员,并举办培训活动。

投资者在选择文交所时,应仔细辨别真伪。上海文交所总裁张天曾指出,文交所不同于证券交易所,不存在权益市场的术语。投资者需核实官方资质、关注运营透明度,了解交易规则和流程。

我国合规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数量逐渐增多,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,这一趋势仍在继续。